找到相关内容28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阿含经》戒律内容与衣食制度考察

    色衣。粪扫衣是突出修道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物质的享受的消除,应该过清贫乐道的生活。  《十诵律》规定粪扫衣的补贴有四种,1冢间衣,2出来衣,3无主衣,4土衣。冢间衣,是裹死人的衣服,然后遗弃在坟墓旁边的。...

    常 耘 法 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3163782.html
  • 从古印度佛教与耆那教之苦行观论圣俗关系之演进(下)

    面对信徒时,总要刻意表现自己“神圣”的一面——如清贫、乐道,乃至常坐不卧、神通灵异等等,但佛陀却很如实地将他常人般的生活公诸于世。佛陀尽管在生活上与他人无异,甚至在四事供养上比一般弟子来得更为优渥,但他...

    心毓、心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0964093.html
  • 般若神韵诗--观色悟空

    ),清贫度日(不废假有)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,僧侣生活同儒、道思想是相辅相成,互为表里的。僧度的这一人生观,是将传统的隐逸思想同佛家的涅槃清静的修行方法,悟空而不废假有般若中道紧密结合起来,使印度佛学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4964133.html
  • 河南云台山志:宗教篇(2)

      【竹林七贤中的忠厚长者——山涛】山涛(205~283),字巨源,河内郡怀县(今焦作市武陟县)小虹村人。他早年丧父,家境清贫,为人处世介然不群。他从小发奋读书,立誓要跻身仕途,成就一番事业。同时,他还精研老庄,这使他在日后的官场争斗中得以左右逢源,也使他在世人眼中显得质朴而有雅量。  山涛入仕后,先为郡主簿、功曹、上计掾等小官,后举孝廉,州郡辟为河南从事。而此时正值曹爽和司马懿争权斗争最为激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1464864.html
  • 正知、正见、正修行

    也没有幸福感,有的人满足于清贫悠闲的生活,有的人贫贱而善终,有的人富贵长命而最后却遭遇横祸不得好死。人生境遇多得胜数,大都是美中不足,都是得到有缺陷的福,而且这些福就很可能伴随着烦恼甚至灾祸。我们已懂得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5465770.html
  • 欲开天眼觑红尘 “大相国寺在此岸”

    赵氏……夫君明诚年方21岁,正在太学做学生。赵、李两家本是寒族,向来清贫俭朴。每月初一、十五,明诚都请假出去,把衣服押在当铺里,取五百铜钱,走进大相国寺,购买碑文和果实。回到家中,我们面对面地坐着,一边...

    于茂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526582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回顾与前瞻——读星云大师(山林寺院和都市寺院)有感

    rdquo;的少欲知足:安于清贫:我们要赞美“山林寺院”的无言说法,也要称   道“都市寺院”的应机设毅。 (第二八三页)   在这四个单元里,大师除了...

    古仁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4666163.html
  • 慈悲(海涛法师选辑)〔2〕

    的神圣情操,更是进德修身的初步阶梯。 ◎忏悔,是可以藉真理法水净化人心,是可让人‘脱胎换骨,,重整心理、健全人格的。 ◎清贫不是一般的贫穷,而是由自己的思想与意志,积极创造出的简朴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067896.html
  • 晚唐禅宗青原系下五代的白话诗

    僧不假俱严室,到处无心即在人。  参寻玄道莫因循,学处须教皂白分。千圣从来无异路,忘缘机智有多闻。  未了之时亲遍礼,不应端坐守清贫。直似罗睺行密行,岂如迦叶不闻闻。  人若无心称道情,识得无明道已明...

    张子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3168347.html
  • 论陶渊明的道家思想与佛家思想

    犹如来去,此乃自然现象,故以常理待之,清贫之中,  亦不失道家冲虚之德也。又「神释」云﹕  「纵浪大化中,不喜亦不惧。应尽便须尽,无复独多  虑。」  泰然安顺,不哀不乐,达观至极,这不就是庄子所谓「...

    包根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771092.html